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

台灣最北 富貴角燈塔與老梅石槽 -新北石門|台灣鑲邊特輯(5)

富貴角燈塔是台灣最北端的象徵,也是基隆全年多雨氣候與台北夏季多雨氣候的分水嶺

      楔子:我漂向北方,別問我家鄉,高聳古老的城牆,擋不住憂傷(黃明志 漂向北方)。
      台北本身就是台灣的北方了,而其中,今天要介紹的富貴角更是北中之北,是台灣本島最北的地方(台灣最北為釣魚台,無領土爭議則為馬祖),因此,富貴角可說是台灣鑲邊的四個極點之一(極北:富貴角,極東:三貂角,極南:鵝鑾鼻,極西:七股潟湖),也增加了參訪的價值。


從富基漁港轉入沿海步道,很快的,就看到富貴角燈塔

接著,就來到了燈塔的門口


     富貴角燈塔建立於1896年,是日本人統治台灣之後興建的第二座燈塔,當時是為了海底電纜網路與航路設備而興建的,由於當地多濃霧,因此以黑白相間的條紋作為辨識,今天的富貴角燈塔是1962年完成的混凝土八角塔,1973年建立無線電,1981年設立霧笛。


富貴角眺望台灣海峽,地平線的一端應該就是北方三島一帶了吧

        北方三島指的是彭佳嶼、花瓶嶼、棉花嶼,位於東海海面上,是台灣群島的最北端。

富貴角燈塔的控制台


     燈塔繼要引領船隻,又要進行海底電纜的任務,可說非常重要。富貴角也是北部迎風坡和背風坡的分水嶺,以東的基隆為迎風面,冬季的降雨量依然很大,以西的淡水、台北則為背風面,冬季降雨日數雖多,但降雨量不多。

從背光側看富貴角

     這個燈塔122年來,一直駐守在這裡,辛苦了。

最後,再看看富貴角這裡的海吧!

富貴角燈塔  交通資訊
地址:新北市石門區富基村楓林1號
建議開 / 騎車停在富基漁港或富貴角公園
開放時間:周一關閉 周二~週日/9:00-17:00
大眾交通工具:
於淡水捷運站前、基隆火車站旁搭乘兩地對開的淡水或基隆客運,於「燈台口」站下車。
下車後沿指示牌前往至富貴角遊憩區。



      走完富貴角以後,來到了老梅石槽,老梅石槽被CNN評選為台灣8個必去景點之一,是全台唯一的特殊景觀。
     雖然春天最美,不過即使是夏天去,仍然能看到大量的綠藻在海蝕溝上喔!


當天拍的老梅石槽

      你沒看錯,這是今年7月12日,盛夏時拍的老梅石槽,還是又著大量的石蓴附著在岩石上。不過,還是盡量在春天的三到四月去看老梅石槽比較好,否則從梅雨季開始,綠藻都枯萎了。


從另一個角度拍老梅石槽,也是綠意盎然

      但是,要注意一下,老梅石槽是一個開發甚少的海岸,且有老梅溪等溪流的河口經過,因此地形複雜,容易有暗流,要小心。

老梅石槽的海景

     說句老實話,老梅石槽的海邊由於沒有進行過整理,讓人有一種天涯海角似的荒野、流浪的感受。

海邊的風棱石

      冬天的時候,因為東北季風很強,將這些大石頭磨出了不小的角,因此被稱為是風棱石,這也是北海岸的一大特徵。

另一個角度的老梅石槽


最後,以時們富貴角的海岸線做結尾吧!

老梅石槽交通方式:
自行開車:由北海岸公路27.k處豬槽潭可見陸橋左轉進入老梅村落。
搭公車:自淡水搭往金山、基隆的台汽客運,或搭往金山的淡水客運,於老梅站下車。



     這也是台灣鑲邊石門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,下一個我看先介紹淡水吧!

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

仙台 雪之城市與雪之仙台城|日本東京、東北 雪與五月天、你的名字之旅(7)

仙台城的城牆,前一晚下了雪,因此雪像是糖霜般覆蓋在城牆上

      原本想要先介紹下雪的仙台的街景再介紹仙台城跡的,但因為看起來仙台只需要用一篇來介紹就可以了,因此就只有這篇。另外,隨著關西地區已經從颱風中恢復,下週起也將恢復日本山陽、關西城、海、世界遺產之旅的連載,反之,東北篇正式告一段落的此系列可能會暫停一下了。
      仙台城也是我第一個造訪並蓋章的百名城,因此極具紀念價值。此外,因為暖冬和仙台位於背風坡的關係,我並不期待仙台會下雪,沒想到仙台還是下雪了,因此覺得還滿有紀念價值的。


走出仙台車站,原本以為不會下雪,沒想到,雪還在下

     比起山形,仙台的溫度較高,已經上升到零下1.1度(山形大致上都在零下3度以下),但是從日本海進入的濕冷空氣意外進入太平洋側的仙台,使得仙台在晚上突然下起了雪。
      雖說如此,因為下雪的關係,來到仙台的時間也比預期晚,也因此,來到仙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晚餐。


仙台的象徵:牛舌

       說到仙台,大家應該很多都會先想到牛舌,沒錯,牛舌是仙台的特產,仙台最有名的牛舌為伊達牛舌,當然,我們沒有選擇它,而是在隔壁享用牛舌,仙台的牛舌真的滿好吃的,因此隔天還買了牛舌便當在回東京的路上享用。


吃完牛舌,出了仙台站,發現外面已經有積雪了

     這也滿妙的,根據日本氣象廳資料,在下午五點之前仙台的積雪都是0,且白天還一度出太陽,但五點之後,仙台的積雪變成1公分,且一路上升到5公分才結束,也真的說運氣很好。

隔天早上,仙台已經變成了雪之都了


        仙台原本是杜之都,因為仙台的綠化比例極高,不過冬天葉子都掉光了,因此其實也只能看到光禿禿的樹木,還好,這次的下雪,使得單調的仙台又增添了另一份風采。

仙台站也被白雪覆蓋了

     比起山形的乾雪,仙台的雪含水量較多,屬於濕雪類型,因此有時候還是需要撐傘。

仙台著名的櫸木林,這是仙台被稱為杜之都的理由

     如果夏、秋兩季前往仙台,這裡應該是一片綠油油的,之後如果到東北賞楓,可能還要再來一次仙台,到仙台看這個「杜之都」的美。

從這裡開始上山,也可以發現,積雪更多了

      仙台一年將雪的日子大概有60天上下,算有三分之一個冬天,但是最深積雪大概只有17cm,並不算深,這一年剛好是暖冬,我們遇到的5cm積雪已經是最深的一次了。
      接著,就進入了仙台城。

伊達政宗的騎馬像

     伊達政宗可說是仙台的開城之祖:伊達政宗在關原之戰時支持德川家康(遠望廣島的毛利輝元),因此在德川家康執政之後,成為了100萬石的的藩主,但是因為被揭發煽動農民起義,因此只封得了62萬石的仙台藩。然而.伊達政宗的野心卻不止於此,決定和羅馬教宗、葡萄牙等西方國家貿易,以提升仙台藩的地位,在鎖國前夕,雖然仍是62萬石,但實際上的收入已經超過100萬石,也奠定仙台成為東北第一大城的地位。


從背後看伊達政宗騎馬的樣子

     鎖國政策發佈之後,仙台仍然沒有降低它的地位,仙台出產大量的稻米提供到江戶,使得仙台成了關東平原外的另一大米倉,仙台同時也盛產海鮮,這些海鮮做成魚翅、乾貨之後,可以送到日本各地。

從仙台城眺望仙台市中心

     或許吧!如果沒有這場雪,整個仙台必然是單調的,枯燥的,然而,一場雪卻讓仙台的風景變得美麗,像是染上一層薄薄的白紗一樣,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,百萬人以上的城市的雪景。(札幌沒在冬天去過,東京則沒遇過雪)


仙台城廣場,也積著厚厚的白雪

      這個地方應該以前就是仙台城的天守。

這個白雪當中都是仙台城的天守遺跡


雪覆蓋的仙台護國神社

      這個地方就是原本是仙台城的本丸。

荒城之月的碑文

      其實,護國神社旁邊還有一個仙台城見聞館,也是蓋百名城紀念章的地方,我的第一個百名城章就在那裡蓋的。


天守遺址和伊達政宗騎馬像

     明治維新初期,由於仙台藩是對抗天皇勢力的奧羽越列藩同盟的總領袖,因此大幅度被削減為28萬石,也因此,謀生不易的仙台在明治時期初期成了人口流出區,主要移往北海道。

這裡則是本丸遺址

這裡就是博物館,還有賣仙台的特產

日本前外務大臣愛知揆一的雕像

     愛知揆一曾經擔任過大藏大臣(財政部長)和外務大臣(外交部長),在擔任外務大臣的時候,曾經成功的將琉球歸還給日本。

最後,久已積雪的城牆做為結尾吧

仙台城基本資料:

地址:宮城縣仙台市青葉區天守台青葉城址
費用:免費
展館開放時間:09:00~17:00
交通:於仙台駅前搭乘”るーぷる仙台”,在6號站”仙台城跡站”下車,步行約2分鐘即到~ 也可以購買巴士1日券。
地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