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早上,我看了一場電影,叫做心中的小星星,這是在描寫一位叫伊翔的男孩,在學習方面有障礙,但是完全沒有老師懂他,因此,他後來還翹課,跑到街上遊蕩,這件事情讓他爸爸很生氣,所以就讓他去念寄宿學校,即使他媽媽極力反對。
由於那所寄宿學校規定的十分嚴格,因此對伊翔來講就有極大的負擔,甚至連他最喜歡的美術課也被教條化,一旦出問題就要打關節五下,由於他失去了最常溝通的對象---媽媽,又失去最能紓發他情緒的畫畫,所以他就選擇封閉自己。
之後,伊翔原本的美術老師到紐西蘭教書,而新進的美術老師尼康則是一個鼓勵大家能夠發揮想像力的老師,他也發現伊翔和大家不一樣,因此到伊翔的家去找他的父母,但伊翔的爸爸認為他是不夠認真所以才會功課不好的。不過尼康老師終究和伊翔的父母說伊翔是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,做事情遠比其他同學吃力。
後來,尼康老師慢慢教伊翔認字,伊翔的成績也有了進步,最後,伊翔在之後的繪畫比賽得了第一名,他也逐漸有了自信心。
後記:我在再興第三次段考時,發現大家的成績幾乎只有0.1分的落差,我當時由於英文科失常,結果從原本的20名以內掉到第26名,因此這就是我掉入成績,制式化教育漩渦的一個開始。
轉入仁愛之後,我希望我能夠和一些成績好的同學並列,而那些同學正好座位就在我的前一排(那四個這次段考還前四),也因此我陷入這方面的競爭就更深了。直到第一次段考後,由於數學嚴重失常,因此成績並沒有在前段,我才真正想通。其實我們的目標是在民國102年的基測,現在並不需要太在意怎麼和別人競爭,提升競爭力。(102年的基測也只是短期目標,長期的目標則還相當的遠)
很想送上羅志祥的拼什麼,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才不違反版權,所以沒辦法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