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就是傳說中宮島的不滅之火,沒辦法在宮島看,只好在這裡看了
不滅之火的旁邊,則是全長70m的平和之池
最後則會來到原爆死歿者慰靈碑,為了能守護原爆者之靈,特別做成像家的樣子
這篇的最前面其實還是介紹廣島平和紀念公園,只是是比較靠近平和紀念資料館這邊的地標。接著,就來到了平和紀念資料館。廣島平和紀念資料館在1994年分為兩部分,分別是東館和本館,當天只開東館,本館則在整修,不過也看了很多值得一看的紀念資料。
廣島平和紀念資料館東館入口
這是1945年8月6日之前的廣島
原子彈爆炸之後,廣島被夷為平地的樣子
首先,紀念館先介紹了原子彈的開發與轟炸
在1940年前後,納粹德國已經開始進行研發原子彈的計畫,美國為了搶先德國,同時也認為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日本也會開始研發原子彈。因此開始進行「曼哈頓計劃」,研發原子彈。在1942年,全球第一個實驗性原子爐在芝加哥建立,實現了可控的鏈式核反應,1943年開始全面進行研發原子彈計畫,1944年完成了濃縮鈾的材料,1945年7月16日,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,也為廣島、長崎原爆鋪平了道路。
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的計畫
當時美國選定的目標
在琉球戰役之後,美國發現了若採取全面進攻日本的作戰的話,恐怕盟軍將有重大的傷亡,因此決定以較低成本的方式迫使日本投降,才開始了在哪些城市投射原子彈的想法。最初的想法包括要對象徵性的地方進行轟炸,消減日本的信心,因此東京也在設想範圍之內,此外,另一個重點則是選定沒被空襲過的城市優先,才能準確測試原爆的威力,由於東京、大阪等城市先後在1945年3月之後遭到空襲,因此皆認為戰略價值低而被排除。
到了1945年5月,美國確定的城市包括京都(沒看錯,真的是京都)、廣島、小倉、長崎四地,但是在當時,有一位將領曾在度蜜月時前往京都,因此以京都為千年古都之理由要求取消,改為新潟,在1945年7月時,原子彈投射目標也改為了廣島、小倉、長崎、新潟四地。
在廣島遭原子彈攻擊後,也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
大致上來說,廣島因為河川眾多,不適合一般轟炸(怪了,那大阪河川更多又是如何空襲的),所以作為原子彈第一個投射的地點,又因為8月6日當天天氣良好(之後因為小倉天氣差而轉為攻擊長崎的),所以當時美軍也準確地將原子彈投射在市區。這些因素以及廣島屬於平原地行使廣島在原子彈爆炸後有70%的建築被摧毀,70000人在原爆後當場死亡,到了1945年底,死亡人數已超過150000人,可以說是一場如煉獄般的災難了。
遭原子彈攻擊後的衣物及燒傷痕跡
由於溫度過高,很多死者的衣服其實都熔化黏在身體上了。
在這之後展覽的是核武器的禁止
廣島和長崎的原爆對日本影響深遠,1967年,日本內閣正式確定了非核三原則,即不擁有、不引進、不生產核武器。其實,二戰之後,大致上確定可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只有五個: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中國、俄羅斯(1991年前為蘇聯),但印度、巴基斯坦和北韓也都有核武器,此外,以色列擔心被阿拉伯國家侵略時,美國會因為石油利益而轉變立場,因此被懷疑也在發展核武。
這個地方給人的啟示就是要創造一個和平的世界
這裡也展示了很多原爆身亡者的遺物,最後的遺物
和原爆有關的詩
蕈狀雲,旁邊的手錶時間就停止在8點15分
順便說一下為何核武器爆炸後會產生蕈狀雲,原因在於核武器通常在空中爆炸,以最大化其威力。爆炸後產生的火球會瞬間在空氣中上升,如熱氣球般,空氣上升時的煙囪效應造成「餘風」的強氣流,而爆炸的高度夠低時,這個氣流會捲起碎片,形成蕈狀雲的骨幹,到達足夠高度時,熱氣就會擴散,而變成了蕈狀雲的形狀了。
原爆後的慘狀
燒成焦炭的三輪車
後記:無論是廣島平和紀念公園還是平和紀念資料館,絕對都是會讓人心情沉重的地方,廣島因為有這樣的經驗,也讓大家知道了核武器的破壞力,回台灣後不久,北韓試爆氫彈成功,也讓人擔心:是否這樣的慘狀又要出現了。也推薦大家看看一本和原爆有關的漫畫:謝謝你,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。當時日本人仍不清楚原子彈,只知道它是一種新型炸彈,破壞力很強的炸彈。
經過兩篇的沉重紀錄,關西、山陽之旅下篇會寫比較輕鬆的東西:紙鶴塔摺紙鶴的經驗,就敬請期待嘍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